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> 跨域與融合 黃歌川百歲紀念巡迴展

文化藝術

字級

跨域與融合 黃歌川百歲紀念巡迴展

【人間社記者 劉琇瑩 台北報導】 2020-08-02
「跨域與融合—黃歌川百歲紀念巡迴展」8月1日於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隆重開幕,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、展出藝術家黃歌川之子黃河清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員呂松穎就「黃歌川藝術歷程的起承轉合」展開精采座談,近百位藝壇貴賓及藝術愛好者蒞臨出席。

「禪即佛心,黃歌川的心就如《華嚴經》所說:心如工畫師」滿謙法師表示,星雲大師建立美術館,透過佛教與藝文結合的平台,促進真善美,而藝術家長年贊助佛光大學,為《人間福報》撰寫專欄,支持人間衛視,從內心流露出真實善心。尤其畫中達摩,非常活潑、熱情,具有人間性,藝術家透過筆,以畫說法,詮釋人生。

「黃歌川跨足多領域的創作,筆下的線條充滿生命的力道」廖新田幽默簡述當年台灣美術史,以黃歌川為例,分享前輩藝術家過往積極參與畫會團體的籌組,並且推動台灣與韓國等藝文交流,為台灣美術所做出的重要努力。

黃河清介紹父親「藝術啟蒙與美化人生」、「冰裂紋蠟染畫」、「達摩禪畫」、「多媒材現代畫」、「國畫(水墨畫)油彩化」五個創作時期,帶領大家回顧藝術家創作歷程的起承轉合,談到其將傳統與現代結合,改良古法,發明蠟染新技法、塑造達摩新法像、改用新媒材,將傳統藝術注入新元素,完成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的任務。

呂松穎分享,黃歌川為早年藝壇的風雲人物,也是各大媒體常客,因作品平易近人、雅俗共賞,早期漫畫、版畫,對普羅大眾的生活相當具詮釋性。而他所參與的現代繪畫運動,為台灣藝術史奠下重要基石,台灣美術史上,工藝遠遠低於純藝術,而黃歌川創作跨兩者之間,藝術成就期待日後更深一步探討。

黃歌川(1919~2010),福建出生,在台定居六十餘年。醉心創作七十寒暑,專精水彩、水墨、蠟染、油畫與複合媒材等,為國內少有東西方媒材兼擅長的全能藝術家。七十四歲時,深受星雲大師的影響,開啟佛門因緣,創作達摩禪畫,實現以畫弘法的宏願。

上世紀50年代,曾參加台灣現代繪畫運動,與黃君壁、傅狷夫、朱德群、劉其偉、楊英風、陳庭詩、席德進等人,分別創立「中華民國畫學會」、「中華民國版畫學會」、「中國水彩畫會」,為今日台灣藝術發展奠定基業做出貢獻。

適逢黃歌川百歲紀念,巡迴展自即日起展至11月1日,表彰黃歌川的藝術成就,與大眾分享前輩藝術家努力奮鬥的精神與其創新的近百幅作品。10月4日舉辦專題講座:「『與法同行』閱讀達摩之圖像藝術」,邀請圓光佛學研究所教師暨圓光藝文館執行長郭祐孟主講,歡迎喜愛達摩、禪學的各界人士蒞臨聆聽。

出席貴賓有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邱琳婷、蒲添生雕塑紀念館館長蒲浩志、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張釗嘉博士、張萬傳藝術工作室黃秋菊、龍疆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聰穎等。
12345678910第1 / 62頁
追蹤我們